每個人都抱一本書,看到精彩處,大聲讀出來和他人分享……在沒有電視、網絡的年代里,這種畫面隨處可見。進入網絡時代,儘管越來越多的人的時間被電腦占據,但總有一些人,他們反其道而行之,把家裡變成了“圖書館”,堅守傳統的讀書方式:一面牆甚至幾面牆的圖書、舒適的沙發、喜歡的音樂……鄭州市民黃芬香和周俊紅,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  □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/文記者 邱琦/圖
  周俊紅:家裡客廳變成了圖書館
 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讀書的方式也發生了多種變化,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在電腦甚至手機上讀書,但34歲的周俊紅是個例外。在她的家裡,客廳變成了“圖書館”,兩組書櫃從天花板一直延伸到地面,2800多冊藏書將書櫃“占”得嚴嚴實實。
  她把客廳也打造成“圖書館”
  周俊紅家客廳兩側牆上,從房頂到地面,從這頭到那頭,都被書櫃占據,而書櫃里放滿了圖書。
  “你看,這個柜子里全是散文書籍;這個柜子里,都是現當代小說;這個柜子,均為社科類圖書;還有這個柜子,均為藝術類書籍;還有這個柜子,都是科技類和育兒類的書籍……”周俊紅介紹。
  人家都有書房,她家書為啥都在客廳?
  “我們家只有90多平方米,兩室一廳,有一間是書房,但隨著書籍的增多,這間房放不下。2011年,我們家花了2萬多元,把客廳打造成‘圖書館’了。”周俊紅說,如今一家人很少看電視,閑暇時間都在讀書。說到這兒時,她3歲的女兒又拿出自己的繪本,興緻勃勃地讀起來。
  2800冊藏書是最大財富
  周俊紅畢業於同濟大學,上大學期間,除了社會實踐,其他時間基本都在圖書館度過。2008年回到鄭州工作後,繁忙的她沒有時間去圖書館,只能在家裡抽時間看書。而她老公在一家文化機構上班。買書、讀書成了倆人共同的愛好。
  “我們家每年購買新書的數量都有百十本,既有工具書,也有時下的暢銷書。身邊的朋友也會時不時地送一些,大家經常交流讀書心得。”周俊紅坦言,買書雖多,但在實體書店買的少,畢竟,網購便宜,這也是身邊朋友們最常見的購書方式。
  “很多人喜歡用手機讀書,在電腦上看書,但我們倆比較傳統,還是喜歡拿著書本看,感覺完全不一樣。”周俊紅說,拿著書本閱讀,眼睛不累,另外,需要相關內容的時候,可以直接從書本里找,這是因為有些內容只有書上有。
  黃芬香:堅守書齋 不僅讀書還寫書
  59歲的黃芬香家裡,書房就是一個“圖書館”。常年堅守書齋的她,買書、看書的同時更多地在思考寫書,如今,她已經有好幾本專著了。
  三十多年來堅持買書讀書
  生於1955年的黃芬香,幼年是在沁陽農村老家度過的。“上初中那會兒,書籍非常少,凡是能看到的書,都不會放過。那個年代,看了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、《青春之歌》、《紅旗譜》等一大批紅色經典書籍,閱讀是最快樂的事兒。”
  1977年恢復高考後,黃芬香順利考入河南大學,從此,進入了一個書籍的海洋。1984年,黃芬香成為大學教師,天天和書本打交道。儘管工資不高,但她每個月都會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,用來買書。
  堅守書齋,自己出了好幾本書
  “學生時代,讀書沒有任何功利性,喜歡了就讀,但是沒有自己的藏書;工作後,就需要有針對性地讀書。”
  在黃芬香的書房,文化、歷史、哲學、語言、理論等各種圖書填滿了書櫃。黃芬香說,過去逛書店買書是她的一大愛好,“不過,這兩年,我需要什麼樣的書,都是兒子在網上給我買”。
  和一般人不同,黃芬香不僅讀書,還寫書。2004年,她撰寫的《圖文老鄭州——老吃食》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。此後,她編著的《課本里的科學家——楊振寧》、《課本里的科學家——諾貝爾》已由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。同時,她主編的《語言文字應用》已經成為大學教材。
  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鄭國鋒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網絡時代的閱讀故事 有一些人堅守書齋自得其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d61qdemp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